今日瑞银宏观研究团队发布报告分析今日银行间市场利率为何再次大幅攀升。以下为分析全文: 近几天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攀升——联想到今年6月和11月以来的情况,这一情形再度引发市场担忧。 12月18日,银行间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值达到了6.3%,并在19日进一步突破了7%(见图1)。同时,尽管货币市场利率持续显著上行,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在暂停两周后仍未启动。 我们认为近期利率上升主要是由于部分季节性因素以及年底财政放款的进度慢于预期,并非是由于资本外流、央行打算进一步收紧政策或银行体系出了什么问题。央行近两周不作为的态度或许也令市场产生一定担忧,可能导致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更趋谨慎。 季节性因素方面,银行在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都必须为新增存款支付额外的准备金,而流动性需求在月末、尤其是季末会有增大,因为银行需要争取更多存款来满足监管要求(包括存贷比等)。另外,年末的流动性需求一般来说往往较高。 今年的财政放款则明显异常。按往年情况,在财政年度结束前政府会加快支出和财政拨款,财政存款会在12月份快速下降、给银行系统释放流动性。因此,人民银行在12月份往往会从银行系统净回笼流动性(也有例外)以抵消财政资金的大幅投放(见图2)。不过,今年政府似乎加强了财政纪律,年底并未像以往一样突击花钱。央行暂停注入流动性可能也是因为预计这种程度的操作应该已经足够,或预期商业银行会相应地调整其信贷活动。 目前来看,央行所做的似乎还不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央行19日通过微博宣布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并将银行间市场交易系统延迟到5点收市,我们认为未来不排除进一步采取此类措施。此外,我们预计未来几天将会出现一定规模的财政拨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压力。 我们认为央行如能传递更为明确的信息,将有助于平抑市场情绪、防止利率进一步攀升。不过,人民银行也确实可能希望商业银行根据利率上行和流动性趋紧的情况相应地调整其资产负债表。尽管我们认为当前的较高利率水平不会持续,但未来两三周内货币市场可能还将继续波动。(网易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