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月度报告 >月度报告
兰格追踪:六月份宏观政策及要闻回顾
发表日期:2021/7/1 11:19:10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 葛昕
    

央行行长易纲: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注重跨周期供求平衡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但对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我国CPI走势前低后高,全年的CPI平均涨幅预计在2%以下。货币政策要关注结构变化对物价的影响,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

目前国内利率水平虽比主要发达经济体高一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仍相对较低,总体保持在适宜的水平。要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要继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保持总量政策适度的前提下,货币信贷政策将主要强调两大结构性方面:一是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二是坚持发展普惠金融。

商务部: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

6月11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意见指出,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十四五”时期,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年均新增农村网商(店)100万家,培育30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从40%提高到60%。

发改委:专项投资助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

6月16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规范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根据《政府投资条例》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发改委研究制定了《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根据《办法》,专项主要用于以下方向项目建设:第一,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重点支持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包括多式联运转运设施项目,高标准公共仓储设施新建、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项目,保税仓储设施项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提升项目等。第二,冷链物流设施项目,重点支持服务于肉类屠宰加工及流通的冷链物流设施项目(不含屠宰加工线等生产设施),公共冷库新建、改扩建、智能化改造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第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需要支持的其他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方案》明确,单个项目支持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核定投资的30%,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均为一次性安排,其他专项已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项目,本专项不再重复安排。

发改委:未来粗钢需求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受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粗钢产量保持加快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十四五”结束之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对于粗钢的需求还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我们将重点从5个方面推动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是严格执行禁止新增产能的规定。“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亿吨以上,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上限目标任务。2017年取缔“地条钢”产能1亿多吨,扭转了长期困扰钢铁行业的“地条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了钢铁行业有序发展。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等相关规定是行之有效的,要继续严格执行,继续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对于发现的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部际联席会议将要求相关地方严肃整改。二是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2019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了相关目标任务要求,要做好贯彻落实,加快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围绕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碳减排,鼓励各类技术、工艺、装备的创新和示范应用推广。同时,认真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实施路径和可行措施。

三是促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尊重企业意愿,由企业通过自主决策开展兼并重组。政府引导主要体现在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分割,营造跨地区重组的有利条件,力争“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再上一个新水平。四是鼓励钢铁行业优化布局。我委印发的《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引导钢铁行业优化布局,鼓励新上的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对确有必要新选址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严格项目建设规模等要求。五是提升钢铁行业发展质量水平。鼓励钢铁企业加快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提高钢铁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电炉钢工艺发展,提升行业整体节能环保水平。鼓励国产铁矿项目建设扩产,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引导钢铁企业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合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瑞士信贷: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9%

瑞士信贷在其2021年下半年的投资展望中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5.9%,2022年将增长4%。该行还表示,经济扩张将由疫苗的推出、财政刺激和服务业的扩大复苏带动。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6.9%,欧元区预计增长4.2%,除日本外的亚洲预计增长7.5%。瑞士信贷认为,经济扩张可能会导致全球公司收益增长大幅复苏,而这将为股市提供动力,股市表现将优于其他资产类别。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大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外部冲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的牵引带动作用,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延期工作,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力度支持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加强预期管理,促进内外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世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

6月29日,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世界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随着低基数效应逐渐消减,预计2022年增速为5.4%。世行预计,中国经济2021年将呈现强劲增长。疫情继续得到控制,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8.5%。对于明年,由于低基数效应消减,经济回归疫情前的趋势增长率,预计增速将放缓至5.4%。世行指出,中国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大体均衡。私人消费和投资更为强劲的复苏,以及全球复苏势头的增强,将支持中国经济实现更强劲的增长。

世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随着中国的复苏得到巩固,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从宽松转向更加中性。不过,政策常态化的步伐应当继续以数据为依据,根据中国和世界的复苏强度进行校准。”尽管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但世行指出,中国也面临多项中期挑战,包括人口结构问题、生产率增长放缓、不平等程度高和尚存的社会脆弱性问题,以及碳强度高的生产结构等。

信息监督:马力 010-63967913 13811615299
版权声明:本内容系兰格钢铁网原创内容。凡未经兰格钢铁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不得进行转载、改编、节选等改动或展示行为。若私自转载,兰格钢铁网保留进一步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