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的全球钢铁企业,多数正忙于收缩、剥离和甩卖资产,中国最大钢铁企业河钢集团,却继续向“是非之地”欧洲大陆扩张。 4月5日,路透社援引塞尔维亚经济部的声明称,河钢集团拟出价4600万欧元(约合3.39亿元人民币),收购该国唯一一家钢厂斯梅代雷沃(Zelezara Smederevo)。 河钢集团是唯一的竞标者。塞尔维亚政府称,上述价格高于其底价4569万欧元(约合3.36亿元人民币),且河钢集团的竞标提议“满足所有要求”,因此宣布河钢集团将接手斯梅代雷沃。 斯梅代雷沃是一家小型国有钢厂,去年产量仅为87.5万吨,同期亏损1.13亿美元(约合7.33亿元人民币)。塞尔维亚在2012年从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手中买入该钢厂,但经营不善,屡次被迫停产。 路透社援引斯梅代雷沃首席执行官Bojan Bojkovic的表述称,河钢集团不仅承诺将保留该钢厂现有5050名员工,而且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3亿美元(约合19.45亿元人民币),将年产量增加至210万吨。 不过,由于塞尔维亚正在寻求2019年成为欧盟成员国,此次交易尚需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 虽然近期欧盟对于中国钢材产品挤压当地市场的现象表示出强烈不满,但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可能不致于遭受排挤。 “这属于欧洲当地生产的产品,不在‘双反’之列,而且能够扩大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对界面新闻记者称,河钢集团的上述交易是“一带一路”的政策产物,在政府层面受到支持。 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的合作在去年11月底便已打下基础。彼时,塞尔维亚总理亚历山大·武契奇对华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之举行会谈。正是在此期间,河钢集团、中投海外与塞尔维亚政府三方,签署了关于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 河钢集团称,将把此项目“打造成中塞双方合作的新亮点”,并“借此进一步提升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及经济效益”。塞尔维亚政府官员则对表示,本次合作“符合塞尔维亚改进和发展钢铁行业的国家战略利益,能够促进塞尔维亚钢铁工业生产流程现代化,提高产品档次”。 “这是河钢全球化布局中的一步,而且可能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称,虽然收购价格不算贵,但项目的经济性也并不显著。 塞尔维亚是地处欧洲大陆东南角的内陆国家,面积8.8万平方公里。胡艳平认为,塞尔维亚煤资源比较丰富,以服务业为主导,国家小、人口少,工业发展相对薄弱,用钢需求难有太大增长。 不仅如此,欧洲在过去几个月已成为国际钢铁市场的“是非地”。除英国本土的卡帕罗钢铁公司外,印度塔塔钢铁、泰国SSI钢铁等多家海外公司纷纷在此“折戟”,塔塔钢铁甚至计划出售在英国的所有钢厂。 郑玉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塔塔钢铁在欧洲的教训在于成本管控不善。欧洲的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以及遵守各项严厉法规的成本都相对较高,因此产品价格几乎无法与中国出口的产品竞争。“前往欧洲建厂的河钢必须重视这一点,否则很可能要步塔塔的后尘。” 河钢集团“出海”,亦是在河北省力推“过剩产能境外转移”的语境之下。该省曾在2014年7月印发通知,提出到2023年实现全省向境外转移钢铁产能2000万吨。 在此因素主导下,河钢集团的国际化布局在国内同行中相对积极,不仅控股全球最大钢贸商瑞士德高公司,而且在南非投建500万吨钢铁项目,也是中国迄今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全流程钢铁项目。 武钢集团亦在去年10月走向西非小国利比里亚,联手泰富重装集团合资投建年产能为50万吨的钢铁厂及建材工业园。武钢在当地控股了一座大型露天铁矿,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投产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武钢主导开发的第一座海外矿山,能为武钢的西非钢厂供应相对低成本的矿石资源。 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当前钢铁资产价格较低,未来投资回报率可能较高,是一个海外收购的好时机。”其认为,在国内“去产能”背景以及中国政府“走出去”的号召下,国内有条件的钢厂会考虑逐步增加海外投资。 不过,目前国内钢厂在海外建厂并不多。“总体比较理性,”分析师称,“这和近十年内,钢铁行业在国内收购矿山的结果不太理想有关系。”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过程中,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甚至“被骗”。“有一家中企收购矿山后,发现矿石品位比此前评估的要低很多。”她说。 中国企业在海外买矿、建厂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最重要的是注重当地文化,入乡随俗,不要照搬国内习惯,做决策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还应考虑当地职工、社区和政府,否则很容易出现纠纷。中国的海外矿山投资就是典型的失败案例。”郑玉春说。(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