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钢材市场明显升温,在销售价格和企业利润较大幅度上涨的刺激下,钢材产量增速亦不断提高。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政府主导下的基础设施投资旺盛。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7%,比2015年全年增速提高了2.5个百分点。正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及其提速,成为支撑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因素,促进了钢材供求关系好转,带动了钢材价格和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提高,也刺激了钢材生产不断加速。由此可见,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较高水平,尤其是政府主导下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钢材市场的方方面面,这是今年中国钢材市场显著升温的源头所在。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还将有三大力量,助推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新动力,由此稳定钢材需求,引发钢材市场继续升温。
一是决策部门更加重视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现阶段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现阶段决策部门的主要手段,还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通过大规模国民经济短板领域投资,带动多方面需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供给性结构改革,以此作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和主要力量。除此之外,并无更好、更有效途径。所以,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提出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以万亿PPP项目驰援基建投资,并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与此同时,在先前大手笔批复投资项目的基础上, 今年1-8月国家发改委又累计批复了1万多亿元的投资项目,主要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在产业升级、地下管廊、环境保护、城际交通、城内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等多个方面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预计今后决策部门还会下大力气进行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弥补国民经济短板投资,将一些迟早要干的项目提前来做,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由于这些投资项目以政府为主导,建设资金易于保障。有关机构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可能反弹至25%左右,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年底回到10%左右,大致与去年持平,扭转其下滑局面。
二是PPI由负转正刺激民间投资增长。尽管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发力,但民间投资回落较快,甚至俯冲式下滑,拖累整体投资增速不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之前,全国民间投资增速高达30%,2012年减速至20%,2015年降至10.1%。今年1-8月,全国民间投资仅同比增长2.1%,减速态势明显。受其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9%,十多年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增长水平。
民间投资增速急剧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投资者收益预期不稳定,甚至无利可图出现严重亏损。比如中国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50多个月同比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者当然不愿意进行投资。值得注意的是,现今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扭转。今年以来,全国PPI指数同比降幅逐步收窄,趋向归零。其中1月份 PPI指数同比下降5.3,2月份下降4.9,3月份下降4.3,4月份下降3.4,5月份下降2.8,6月份下降2.6,7月份下降1.7,8月份继续收窄至0.8,而且多数月份环比出现上涨。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预计今年内,至多到明年上半年,中国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就会由负转正,结束持续50多个月的同比下降局面。这将是今后中国物价形势的重大变化。而中国PPI指数由负转正,将使得投资盈利前景看好,势必极大增强市场信心,刺激民间投资谷底回升,助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三是世界各国借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主要国家央行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虽然避免了全球经济大萧条,但至今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脆弱乏力。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大规模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建设,尤其是能够激发多方面旺盛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反,决策机构和权威经济组织所开出的经济药方,还要求各国紧缩开支,减少债务,即便是发债所筹集的资金也主要用于工资性开支与福利开支,而急需更新换代的基础设施却无钱建设。这样,世界经济复苏也就失去了强大的需求引擎,从而凸显重要商品产能的全球性过剩,通缩阴影挥之不去,进一步弱化市场信心和投资活动。不仅如此,单一的货币宽松,使用到负利率的极致以后,不但效果不明显,还引发金融稳定风险上升,商业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盈利受到损害,激发了资产泡沫。这正是西方国家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太成功的主要制约因素。与此不同,中国经验就在于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进行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城镇化建设,从而保障了中国经济6%以上的继续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另一方面,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均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相当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更新换代。据有关资料,目前非洲只有40%的民众用得上电,33%的农村人口能享受运输或交通,5%的农业用地得到灌溉,仅非洲的基建需求缺口就高达1000亿美元。世界银行研究显示,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到2020年前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基础设施要维持良好状态,还需要额外3.6万亿美元的投资。GIH认为,未来全球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将高达50多万亿美元。
预计G20会议以后,中国弥补国民经济短板,以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刺激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经验,将被一些国家借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所倡导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绿色产业建设等,这将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所以G20峰会期间,中美就推进财政对稳经济的作用达成一致;所以前不久公布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提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在强调结构性改革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还要强调财政战略对于实现增长目标同样重要。最近结束的G20峰会亦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两大引擎,尤其是出招重振全球跨境投资,因为有投资才能有贸易。受其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将陆续推出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其中英国将重新调整中期财政整顿方案,软化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立场,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根据英国政府2015年3月更新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1》,未来10年内,英国在机场、公路、能源、通信以及关键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基建领域的投资高达4830亿英镑(约合42879亿元人民币)。日本将推迟上调消费税,扩大财政预算;德国继续财政扩张,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应对难民问题;新一届美国领导人上台后,预计也会扩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G20会议后西方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提速,将会提供全球性投资新动力,直接或间接推动中国投资,比如“一带一路”投资、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等。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投资从来都是钢材消费的重要领域,特别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属于“硬邦邦”投资,钢铁消费强度较高。上述投资新动力的涌现,势必使得今后国内外投资水平跃上新台阶,并使其快速增长。这种局面的出现,当然要扩大钢材消费总量,进而刺激生产,并且因为供求关系改善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推动中国钢材市场继续升温。(兰格专家陈克新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Lgmi:中国钢市再添投资新动力2016/9/19
- Lgmi: 资源供应压力减弱 后期北京建材库存小幅下降2016/9/18
- Lgmi:9月18日钢铁行业概览2016/9/18
- Lgmi:节后钢价继续下跌 短期反弹有点难2016/9/18
- Lgmi:期市宽幅震荡存抛压 节后钢市反弹希望不大201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