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李紫宸 实习记者 董瑞强 距离宝钢武钢复牌日期只有一周的时间了。按照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宝钢武钢需要在复牌之前拿出重组方案。 今年6月27日,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同时在A股发布重组消息。彼时,经济观察报从武钢方面获悉,在宣布重组之后,双方即联手成立了工作组,专门用于推进重组事宜。 经济观察报今天上午从武钢内部某管理人员处获悉,重组方案会在近日发布,最快可能一两天之内就发布。不过,对于具体的发布日期,宝钢股份的董秘室负责人则表达地较为保守,该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也不排除延迟复牌的可能。 三个月前,宝钢武钢的重组消息一出,对于行业来说俨然像是一个地震。两家同为央企,一家是技术和规模都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龙头企业,一家身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历史悠久,体量同样庞大,一旦合体,将成就国内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铁巨无霸集团。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近日在某活动上的发言,代表钢铁业去过剩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的“46号文”已经制定。根据这一纲领性文件,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和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宝武重组可以说正是这一产业路线图中的重要一步。 这是中国钢铁行业第二轮至关重要的兼并重组潮,它所代表的意义,正如一个多棱镜,照出了产业升级、国企改革、乃至民生国计的方方面面。宝武的合并意味着这一轮兼并重组潮的开启,这一合并也掀起了对于行政力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大讨论。宝武重组方案即将尘埃落定,留给市场的巨大疑问则是:在这一轮去产能和兼并重组潮中,市场和行政的力量,究竟孰轻孰重? 宝武合并只是产业路线图的“一步” 三个月的时间即将过去,合并方案在行业的好奇、疑惑、期盼中马上公之于众。武钢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一周之内,最快甚至一两天之内,宝武重组方案就要与外界正式“见面”。而在数天之前,财新周刊的一篇报道,对于重组方案的诸多细节性内容已经提前进行了剧透。 仅从宝武本身这个角度来衡量,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看好这一次的重组。“目前的消息是宝钢作为兼并主体,后续武钢股份退出A股市场。从兼并后企业整体战略、企业产品方向的结构性优化等方面来看,合并或许会对行业的兼并重组起到示范性作用。” 王国清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规模效应的集聚将有助于对上游原料议价能力的增强。下游市场,宝钢武钢近年来与下游的家电、汽车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有效保有市场份额;此外,宝钢的加工配送体系和贸易体系比较完善,可以助力合并后的企业实现销售和专业服务一体化。” 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冗员问题向来引人关注。“武钢在解决冗余人员上这几年也有比较好的经验,比如利用多元化产业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过去一年,为提升效益,武钢集团已经对冗员进行大规模的分流。在今年7月份的采访当中,武钢方面曾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股份公司目前尚现在员工接近三万人。去年的职工分流中,上市公司涉及到了六、七千人。武钢股份的目标是做到人均吨钢1000吨/每年,按产量来换算,还需要再减员一万多人。 今年三月,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在一次访谈中就提到了职工安置的问题。彼时马国强表示:“武钢作为国有企业,有责任、有义务要把我们所有的员工都要妥善安排好,但是在去产能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八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只能有三万人炼铁炼钢,这意味着四、五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这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马国强表示,这个“别的出路”里有很多“方法”,包括离岗待退、发展多元产业消纳钢铁主页退下的职工,此外,武钢现在还在大力组织跟地方政府、跟其他用工企业的对接,帮助职工解决就业。 “关于人员分流问题,宝钢做得比较好,很多是向新兴产业、房地产、互联网等领域转移,宝钢的转移应该会为武钢提供一个思路。”国企问题专家李锦则向经济观察报分析说,“在组织安排上,有部分的人会进到宝钢来,但我觉得比例不会太大。” 眼下,在宝钢和武钢重组方案尚未公布之时,已经有消息放出,鞍钢和本钢会是宝武之后的第二个重组大案。鞍钢是宝钢、武钢之外的唯一一家钢铁央企,本钢则是同处于辽宁的地方性国企。 就在昨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每月谈”上透露,国务院近期发布了主要针对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46号文件——《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迟京东表示,6月底正式开启的宝钢武钢重组,正是落实此份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 46号文件被认为是钢铁业去过剩产能、结构优化调整的顶层设计方案。其提出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和一些专业化的钢铁集团,例如无缝钢管、不锈钢等专业化钢铁集团。 “宝武合并符合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产业路线图,”王国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尽管目前外界还没有看到这一文件的全文,但根据中钢协透露,该文件应已经下达到相关部门。宝武合并后才可能进入8000万吨级的第一梯队;而合并后,通过产能的重新布局,如城市钢厂搬迁将产能转移到湛江港、防城港,统一规划两大基地的冶炼设备和生产线,有助于消除原先的同质化竞争,将优势产品进一步做优做强,共同面向华东、中南和东南亚市场。” 重审这轮重组潮中的行政力量 “兼并重组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没有错,但目前的合并重组却绝不是好现象。”杨永亮简单直接地表达了对于此轮兼并重组潮中行政力量干预性过强的忧虑,“这一论兼并重组和去产能,原则上是市场化手段和行政性手段并行,以发挥市场的作用为主,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行政的力量在主导这一切,市场化手段是辅助。” 杨永亮认为,正在进行的这一轮兼并重组,和前一轮兼并重组并不一样。“上一轮政府发挥的作用是‘促成’,让不同的钢铁企业'组团'成为一个大公司,但合并的这些子公司之间还是相对独立的,但这一轮兼并重组中,行政干预的力度更强,作用也更明显,某种程度上,钢铁的兼并重组和去产能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了。” 杨永亮解释说,所谓的干涉力度更强,意即从影响个体演变为对整个产业布局的控制了。目前已经能够看到的是,价格、产能、市场的参与主体,都在力度空前的调控之下,这已经形成了对市场的左右。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令人感到担忧。“我的预测是,行政力量的持续性干涉,可能会使得钢铁行业走向一个民企逐步退出的过程。” 杨永亮对于中国钢铁产业目前所处的“过剩困境”存疑。“行业所有的人都在呐喊产能过剩,已经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了。”杨永亮说,如果目前依然严重过剩,就解释不了企业2016年的高水平盈利了。“今年企业不仅利润不薄,而且是在持续盈利。”他说。 杨永亮认为,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行政命令之下的去产能的确十分凑效,第二,行业的过剩局面本来也没有行业叫嚣的那般严重。说到底,价格还是如实地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供过于求的矛盾没有想象得那么突出。事实上,从去下半年开始,因为价格持续性下滑、亏损严重,钢铁企业便已经在自主地减产了。 “现在尽管企业能够盈利,但是去产能在眼前这种形势下不会停止。产能到底要去哪里的?要怎么去才是科学的?轰轰烈烈的去产能行动已经在2016年展开多时,这些问题,留给行业的依然是一头雾水。”杨永亮说。(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