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支柱型产业的钢铁业及其从业者们,总是时时关注着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政策与规划的出台。然而这次,他们遇到了“意料中的意外”和“惊喜中的机遇”。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获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要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 意见领袖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设立新区的首要任务。承接的疏解功能要符合新区发展要求,同时也要根据疏解功能有针对性地优化新区规划空间布局。要增强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重点是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要先谋后动,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雄安新区将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布局,会大大拓展京津冀区域发展新空间。从地图上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形成了一个三叉戟,而雄安新区也将为河北找到新的增长极,同时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既有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又有自身的洼地效应,雄安新区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可以说,重现深圳特区奇迹的概率非常大。 海通证券期货研究主管高上:雄安新区的设立,从需求上看,必将加快白洋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钢材消费量将因此增加,建材需求甚至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此外,为其配套建设的城际高铁、高速公路都已进入前期准备,对钢材需求巨大。从供给侧看,河北省受供给侧改革和京津冀绿色发展政策影响,未来钢铁产能将处于长期收缩,产业结构调整将加速。另外,受大气污染防治影响,河北省钢铁行业受环境制约将持续加大,河北钢铁企业限产已经常态化,产能释放受限。 专家观点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 未来10年雄安新区 或将拉动我国用钢增加1亿吨 雄安新区设立重在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随着新区建设的逐步开展,将催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后期随着新区相关企业的入驻,办公区域的建设以及相关人员的住宿安排等,都将带动整体的用钢需求。根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预测,规划建设前期,可能每年拉动钢材需求300万吨左右,后期随着项目的集中开展实施,每年将拉动钢材或超1000万吨,峰值或达2000万吨/年,未来10年雄安新区或将拉动我国用钢需求增加1亿吨左右的规模。 对于雄安新区来说,由于前期以基础建设为重,因此更多拉动的将是建筑类钢材的需求,公路建设主要有高强度螺纹钢、线材、热轧钢板,型钢、镀锌钢管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钢主要来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辆车体用钢,以及线路工程中的桥梁、隧道、车站等土建用钢。而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在会展中心、市政工程中将更多采用钢结构建造,将提升钢结构用钢需求比例;水电煤、通讯等相关的地下管廊建设也将拉动相关规格的无缝管和焊管的需求。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承担新区建设的企业将集中在央企、国企及大型企业中,而这些企业在建筑原材料的采购中,往往采用的是多年的上下游合作模式,因此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将更多地采用钢铁生产企业或大型钢铁贸易企业的直供式供应模式,市场中小型钢铁贸易企业或难以分一杯羹。 钢铁行业分析师王英广: 新区可能会出现专产专用的 钢铁集约化供应模式 雄安新区对钢铁需求与影响短期也很难见效。雄安新区炒作过后,需求不济以及高利润下钢产量继续增长,供需矛盾扩大导致目前钢价大幅下滑。未来看,雄安新区担负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功能,又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建设速度和规模都不会比浦东和深圳特区差。如果未来10年投资超过万亿,年化钢铁需求有望达到千万吨规模。 新区建设钢铁需求特点:其一是结构性比较突出,对节能环保,高性能建筑钢材、钢结构、城市管道、交通运输基建领域钢材需求比较突出,需求主体仍然是基建和房地产,其中房地产(住宅和非住宅)占比甚至达到一半以上。其二是由于需求比价集中,建设速度快,大批量钢材采购订单会比较多见。 新区建设势必加快河北廊坊、保定及周边钢铁产能退出,有利于本地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区域外钢铁企业资源流入。钢铁供应随着产业集中度提高,河北、山西等周边大型钢厂定制化专项生产供应也会增多,也有可能会出现专产专用的集约化供应模式。更高效的供应必然建立在高效的供需对接基础上,大量财力物力集中在一个区域,必然要求高效的生产、专业定制、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呼应。建议有地缘优势的钢铁企业成立特区转向供销小组,从成产、销售、工程项目跟踪、资源调配等多个领域开辟绿色通道,抢占先机。 媒体分布 梳理与雄安新区钢铁相关信息的载体传播量,可以看到,网站媒体信息传播比例为65%、微信为29%、微博为6%。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雄安新区定位为创新、智慧、绿色新区。雄安新区是京、津和石家庄三角形的内心城市,是一个齿轮城市,可盘活现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局面。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发挥其带动冀中平原发展的作用,可以维护首都的安宁和绿色发展,缓解首都环境资源压力巨大的局面。 河北日报:雄安新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也是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动机”之一。为避免重蹈“现代城市病”之覆辙,在交通网的建设上,雄安新区应做好综合交通系统的顶层设计,建设绿色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与京津“零阻抗”的交通联系。 21世纪经济报道:基于雄安新区的建设预期,众多机构亦纷纷对当地未来钢铁需求增量做出预期,但目前具体规划尚未出炉,预估值是否准确仍是未知。雄安新区建设时,很难绕过河钢股份,这也是其区域龙头地位所决定的。雄安新区相当于在原有基础上新建,所以对基建类需求可能会比较大,比如公路、铁路,以及管道、输变电等基础设施。 第一财经日报:雄安新区起步区面积是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是200平方公里,是通州副中心核心区面积的2~4倍。根据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消费钢铁强度来测算,考虑到新区建设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钢铁强度要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实际未来几年可增加需求预计在1000万~2000万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雄安新区这片经济活力带,将寻求催生出京津冀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发展活力。 点评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如此宏大高端的规划,定然会带来大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定然会对中国钢铁的合理消费量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拉动。钢铁生产、加工和贸易流通,在新区现代化视野、定位和建设理念下,定然会因之有重大变革与模式创新。 这对于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现状来说,是机遇也是考验;是磨砺也是全方位的提升。其中必有崛起者,也有淘汰者。有人说,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钢铁生产企业或大型钢贸企业的直供模式将被更多采用,而小型钢贸企业或难分杯羹。 现代新区建设要求对钢铁行业实际水准与配置能力的倒逼,往往会比行业“自身进化”具有更强大的牵引与变革功效。 蓝图已经绘就,战鼓已经响起,中国钢铁岂能不做好充分的“迎战”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