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的下游需求呈现较为明显的“外需较强、内需不足”的特征,通常来说,钢材外部需求包含三个层次:其一是钢材直接出口,其二是钢材间接出口,其三国内钢企出海。而今年的外需之中“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皆表现亮眼,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各国的“贸易大棒”再次被举起,这也为后期中国钢材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压力,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其一,钢材直接出口“量升价跌”。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共出口钢材 5340.0万吨,同比增长 24.0%;出口平均单价 778.8美元/吨,同比下跌26.9%。据此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直接出口或将再次迈上亿吨大关,这将是2015年以来,时隔9年以来,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再次冲破亿吨大关。
分品种来看,上半年22大类钢材品种中仅无缝管出口量同比下降,其他21类品种均同比增长,且所有品种的出口均价同比下跌;热轧板卷是出口量大且增量大的产品,出口量1401.3万吨,同比增长52.7%,热轧板卷出口量占钢材出口总量的26.2%,出口增量占钢材出口增量的46.7%。上半年出口不锈钢材 236.5万吨,同比增长 19.9%,其中不锈钢冷轧板卷出口量大且增量较大,同比增长19.4%至114.6万吨。
分国别来看,上半年我国对除欧盟以外的主要区域出口保持增长,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国家集中的地区增长明显。对东盟出口1650.1万吨,同比增长32.0%,占钢材出口总量30.9%;其中,对越南出口637.2万吨,同比增长73.8%;对海合会国家出口573.8万吨,同比增长 40.2%,其中,对阿联酋和沙特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51.3%和 44.0%。但随着各国的“贸易大棒”的不断挥舞,尤其是美国“301条款”和更多新兴国家对于中国出口钢材贸易壁垒的不断加重,都使得中国钢材直接出口之路充满了坎坷。
其二,钢材间接出口“表现强劲”。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8.2%,占我国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增长10.3%,汽车出口增长22.2%,船舶出口额则同比增长91.1%。从此可以看出,钢材间接出口方面依然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但也引来了“关税大棒”。7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17.4-37.6%的临时反补贴税。7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对涉案产品征收14.3%-55.3%的临时反倾销税。各国“关税大棒”的不断砸下,使得中国的钢材间接出口面临着“近承压、远忧虑”的局面。
其三,中国钢企出海“势在必行”。长远来看,在“贸易大棒”和“关税大棒”的不断夹击之下,中国钢材出口的前两个层面(直接和间接出口)也将面临较大的压力,那么中国钢企是否就只能“被动挨打”呢?当然不是的,钢企应当勇于尝试“出海之路”,前有河钢出海塞尔维亚、后有敬业收购英国钢铁、现有宝钢进军中东。中国钢企正在从以前的“点状出海”向“全面出海”转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中国钢企出海正在从东南亚迈向非洲大陆、从拉丁美洲飞入中东腹地。从产品线来看,
中国钢企的出海也为当地带去了从棒材到角钢,从管材到冷轧,从热轧带钢到精密不锈钢带的多品种覆盖,同时也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也不断挖潜。中国钢企出海不仅仅可以缓解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同时也是为中国钢企谋划一个新的出路,在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布局不断扩张,这也为中国钢企的“产业链”出海提供了强劲的需求潜力。
虽然中国钢企出海的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区域市场的钢材需求也随之增加,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应当以“产线出口”或者“产业链出口”的方式来应对各国的贸易壁垒,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勇者无畏”。尽快做好工业能力输出的海外目标市场,政治及政策评估、产业供应链安全平稳评估等工作,做好出口领域的产品、间接设备、产线工业能力投资输出的短、中、长周期布局!
- 兰格之眼看微光:从“钢材出口”到“钢企出海”的必由之路2024/7/30